发布时间:2011-11-19 12:49:07 阅读:931次 | |
各位领导、院士、专家、同道:大家上午好! 今天,中国工程院、卫生部共同牵头隆重召开“2011’中国脑卒中大会”暨“全国心脑血管病防治管理论坛”。刚才,白玉良秘书长已代表中国工程院做了精彩致辞。在此,我谨代表卫生部,向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院士、专家、同道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积极投身于我国心脑血管病防治工作的各位院士、专家、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表示诚挚地感谢!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健康,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是一个十分重大的民生问题。当前,我国正在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要完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对于一些危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就必须给予高度关注并做好相关防治工作。 当前,我国最大的健康挑战来自慢性病,慢病死亡人数已经占到总死亡人数的85%。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疾病谱已经显示,慢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病已逐渐成为因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全国第3次死因抽样调查,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我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4-5倍,是日本的3.5倍,甚至高于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急性脑血管病不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四高”特点,从卫生经济学角度上讲,还有一“高”,就是经济负担高。据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现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报告,现在脑卒中给我国每年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达400亿元。随着我国慢病发病年龄的提前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速,不仅脑卒中防治形势更加严峻,而且它所带来的巨大经济负担,也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社会投入、家庭承受能力所难以应对的。 国际国内科学研究表明,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是可预防、可干预的一类疾病。提高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知晓率,发现识别高危人群,制定个体化防治方案,建立“院前预防筛查、院中合理干预、院后疾病管理”一体化连续性服务模式,构建综合性防治体系,可以大幅度减少脑卒中的发生。可以这样说,在心脑血管病等慢病防控中,如果做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就等于牵住了我国慢病防治的牛鼻子;或者说,在慢病防治当中我们占领了一个重要的制高点,抓住了慢病防治的龙头。它与当前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初级卫生保健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能够拉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层面发展。 正因为心脑血管病防治形势如此严峻,任务如此艰巨,工作如此重要,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这项工程是一项投入比较少、社会经济明显且能较快见到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广大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目前,已组建了相关专业学科的专家队伍,制定了脑卒中防治规范和干预准则,提出了基地医院准入条件和工作考评要求,初步建立了基地医院网络体系,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专业培训,积极推开ABCDE防治策略。各基地医院在普及脑卒中预防知识,开展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王彦峰理事长支持建立的“脑卒中爱心基金”,扶助贫困弱势人群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得到了患者、群众和社会的好评。在这里,请允许我再次向全国开展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及关心支持这项工程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目前,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进展比较顺利,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能回避的是,对于我国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来说,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 首先,我国广大民众,包括相当部分医务人员、卫生行政管理者,对于心脑血管病,尤其是脑卒中带来的严重危害认识不足,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早期干预重视不够,相应的健康知识宣教也没有跟上。据一项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常见表现、急救知识、预防知识和用药规范的调查结果显示,了解脑卒中知识的医护人员不足30%,普通人群不足10%。因此,提高广大民众、医护人员、卫生行政管理者脑卒中危险因素知晓率、防治意识和防治水平刻不容缓,这也是提升我国人群健康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我国当前脑卒中危险因素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转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水平正在持续上升,而我国脑卒中防治整体水平地区和城乡差异很大,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的诊疗技术差异很大,城市社区、农村基层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参差不齐。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医务人员能力建设,把工作重点放在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早期发现和规范化干预上。 此外,脑卒中发生发展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需要建立三级预防体系,在脑卒中的不同阶段,实施连续性预防和干预措施。特别是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连续性服务模式建立中,筛查与防治方法、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等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实际上,这个问题是一个系统集成问题,它是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解决的制度体系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关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特别是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的有关工作,在今天的大会上,我也谈几点意见和想法,供大家讨论。 第一,构建防治体系,探索慢病防治新途径。在我国,慢病死亡人数已经接近因病死亡人数的85%。如果没有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今后30年内,我国慢病及并发症所造成的健康危害和社会负担都将出现“井喷”情况。因此,要构建以各级医疗机构为依托的慢病防治体系,在脑卒中的筛查与防治工作中,注重加强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的建设,争取2-3年内在全国建立200-300家基地医院,并且以三级基地医院带动二级医院以及社区卫生中心、农村卫生院,逐步建立病人的双向转诊通道。如果这项工作能够抓好,就能提供一个上下联动、防治结合的很好模式。这个体系,实际上也是为我们国家的慢病防治探索了一个新的途径。这些工作,需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积极支持并引领慢病防治工作的发展。 第二,防治关口前移是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上医治未病之病。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是我国卫生界所遵循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方面的内容。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开篇道:“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的“上工之术”,首先就在于早期预防、筛查,在于健康宣教和生活行为的干预,在于防患于未然,这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我们需要呼吁的是:“治未病”不仅仅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参与,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也更需要我们耐得下心来,积极主动的工作,持之以恒的坚持。 第三,建立多机构、跨学科、多部门的协同防治和科研机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是一项包括规范筛查、健康教育与生活行为指导、内科用药、外科手术与介入治疗、康复医学、专科护理、疾病管理等多方面内容的系统性工程。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进行顶层设计,建立多机构、跨学科、多部门的协同防治和科研机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脑血管病防治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在“十二五”期间,要积极推进脑卒中防治科学研究,探讨适合我国脑卒中防治的方法和有效措施。这项工作既是学术界的责任,更是政府的责任。 目前,我国还缺乏大样本的脑卒中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和长期监测数据,发病死亡情况也缺乏适合我国人群的检查、评估和干预的指标。同时,脑卒中医疗费用负担沉重,科学筛查、合理治疗十分重要,因此,迫切需要建立长期观测基地,开展长期的前瞻队列研究,进行脑卒中的循症医学和卫生经济学研究,选择并建立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社会、国家能够承受的脑卒中防治模式和诊疗路径,促进城镇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同时,还需要构建我国一体化的脑卒中防治信息的资源平台,建立起各级医院与社区、农村基层机构的协同服务和信息网络体系,做好诊疗数据共享和服务的协同。 第四,建设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我想在这里强调,人才是科学防治慢病最重要的基础。要加强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知识普及教育,开展相关专业人才技术培训,特别要注重推广效果好、费用较低、百姓适用的防治技术。要加大对医务人员脑卒中防治知识的培训力度,特别是基地医院要开展医疗服务人员的全员培训,以便能及时发现所有就诊患者中的脑卒中高危人群,拓展防治工作效益。另外,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也应是重点培训对象,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可以使项目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广泛开展高危人群筛查。要使更多的群众受益,尽快降低我国的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就必须拓展我们的工作面,不能把筛查和工作仅限于大医院或者极少数的相关专业科室。同时,还要注重社区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机构在此防治体系中的作用。大医院要更好地带动所在区域的基层医疗机构,做好慢病及脑卒中宣教防治工作。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对开展社区、乡镇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给予政策、经费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力争到“十二五”末,各级医院筛查干预脑卒中高危人群至少达到100万人,通过政府、医疗机构、医药企业、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使我国脑卒中发病率由目前的年增长近9%下降到6%以下,从而为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在“十二五”期间再增加一岁做出贡献。 第六,加大心脑血管病贫困患者的救助力度。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捐助的200万元善款作为首批慈善基金,救助了很多贫困患者,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并得到了来自医院的配比资金、社会爱心基金的积极参与,使原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贫困患者得以及时诊治,避免贫困家庭因得脑卒中而陷入更大的痛苦。最近,基金会决定追加投入200万元,以资助更多的贫困患者。我们倡议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机构、企业、社会团体、慈善组织等加入到脑卒中贫困患者救助工作中来,解除他们的身心痛苦,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为他们谋取更大的福祉。 同志们,现代医学已经进入深入分化、学科整合、整体并进的时代。中国工程院作为我国工程技术界最高学术机构,一直致力于促进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对国家的重要工程科学与技术问题开展过大量的战略研究,提供了很多国家权威的决策咨询。本次会议由中国工程院和卫生部联合主办,我国多学科、多领域最高学术水平的院士、专家共同联合探讨疾病防治策略和适宜技术,为我国心脑血管病防治与管理献计献策,这既符合循证医学的特点,也顺应了医学科学发展规律。 我相信,通过本次大会的顺利举办,有效尝试将医疗卫生管理问题与多学科学术研究进行整合,对于构建我国慢病防治体系,探索慢病防治新途径和慢病防治策略将会产生深远影响。通过与会院士、专家、同道的深入交流和广泛探讨,会更好地促进我国慢病防治,特别是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的积极、规范、有序开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对慢病防治及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发挥行政职能,加强协作,做好衔接,共同推进我国慢病防治事业平稳有序发展。 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