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8-16 17:13:04 阅读:1418次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胡大一教授
在近日召开的2012中国脑卒中大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胡大一教授就心房颤动与脑卒中的挑战作了报告。
胡教授指出,心房颤动是全球面临的挑战,未来中国房颤患者也将快速增长,而且房颤导致的卒中致死和致残率高。现实的医疗实践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心房颤动卒中的预防很不理想,华法林的应用比例较低,中国低于10%。而且抗凝治疗的指南依从性差,急需改进。
胡教授指出,应从以下4个方面改善房颤抗凝治疗的现状:①引进一个方便的危险评估分层方案,如CHADS2;②规范使用华法林:目标值INR2.0-3.0;③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是未来的希望,尤其是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其用药简便,固定剂量,不需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药品、食物的相互作用小。当前新型口服抗凝药主要是针对Xa因子和Ⅱa因子,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研究显示,这些抗凝药在减少房颤因血栓栓塞导致的卒中方面不劣于华法林,而其脑出血风险明显小于华法林。这些新型抗凝剂存在的问题是费用太高,缺乏瓣膜病、心脏转复方面的试验证据;④加强系统管理,建立抗凝门诊和POCT监测,这一点很重要。
胡教授指出,应用CHADS2危险分层可能将低危人群划为中高危人群而使用了抗凝剂。胡教授指出,生物标记物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最近,国内正在对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进行相关研究。Lp-PLA2是血管内皮炎症的独立危险因子。检测血液中的Lp-PLA2,可有效了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程度及其稳定性。预警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的发生,对预防心脑血管突发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临床意义:①预测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的发生;②评价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的病情;③评价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专题报道:2012中国脑卒中大会 http://zt.cmt.com.cn/zt/nzzdh2012/index.html